了解正确的降温方法,避免常见误区,保护您和家人的健康
体温升高(发热)是身体对感染或疾病的自然反应。当免疫系统检测到病原体时,会释放化学物质使体温升高,这有助于抑制病原体生长并增强免疫功能。
正常体温范围约为36.1°C至37.2°C。当体温超过37.5°C时被认为是发热,超过39°C则为高烧,需要及时处理。
以下是不使用药物的物理降温方法,适用于轻度发热或作为药物降温的辅助手段:
使用32-34°C的温水擦拭身体,特别是额头、颈部、腋下和腹股沟等大血管区域。避免使用冷水或酒精,以免引起不适或皮肤刺激。
穿着轻便、透气的棉质衣物,避免过度包裹。保持室内温度适宜(20-24°C),通风良好但避免直吹冷风。
将冷毛巾敷于额头、手腕或小腿部位,每10-15分钟更换一次。注意不要将冰块直接接触皮肤。
小贴士: 发热期间应多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以减少身体产热。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非常重要,因为发热会增加水分流失。
当体温超过38.5°C或患者感到明显不适时,可考虑使用退烧药物:
重要提醒: 使用任何药物前请仔细阅读说明书,遵循推荐剂量。不同年龄和健康状况的人群用药有差异,必要时请咨询医生或药师。
发热时身体代谢加快,水分和营养消耗增加,正确的饮食有助于恢复:
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
特别提示: 发热是症状而非疾病本身,降温治疗的同时应关注病因。如果发热反复或伴随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