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航能力普遍较弱
Windows系统平板电脑通常采用x86架构处理器,这类处理器虽然性能强大,但功耗较高。与采用ARM架构的iPad或Android平板相比,Windows平板的电池续航时间明显较短。大多数Windows平板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只能维持4-6小时,而轻薄型的移动设备通常期望能达到10小时以上的续航。
为了保证足够的性能输出,系统需要持续为处理器、内存等组件供电,导致电池消耗速度较快。用户在外出移动办公时,往往需要随身携带充电器,这大大降低了设备的便携性优势。
重量和厚度偏大
由于需要容纳x86处理器、较大容量电池以及散热系统,Windows平板电脑通常比同类尺寸的移动操作系统平板更重、更厚。许多Windows平板的重量超过700克,而iPad等设备通常控制在500克以内。
长时间手持使用时,这种重量差异会带来明显的疲劳感。对于追求极致轻薄便携的用户来说,Windows平板在移动场景下的使用体验大打折扣,失去了平板设备应有的轻盈特性。
应用生态不完善
Windows平板面临"两头不靠"的尴尬境地:传统桌面应用大多未针对触控操作进行优化,而专门为触控设计的UWP应用数量有限,许多主流应用缺乏Windows平板版本。
相比之下,iPad和Android平板拥有大量专为触控界面设计的高质量应用。Windows平板用户在使用社交媒体、阅读、绘画等触控优先场景时,常常需要依赖鼠标和键盘才能获得完整功能,这违背了平板设备的使用初衷。
触控体验优化不足
Windows操作系统最初是为键鼠操作设计的,虽然Windows 10/11增加了触控支持,但在细节体验上仍存在诸多问题。图标间距过小、菜单层级过深、缺少手势操作等设计,使得纯触控操作效率低下且容易误触。
系统级的触控反馈、多指手势支持、书写延迟等方面,Windows平板与专为触控设计的操作系统相比仍有明显差距。用户在进行笔记、绘图或浏览网页时,能明显感受到操作的不流畅和不自然。
价格相对较高
由于采用了与笔记本电脑相同的硬件架构和完整的Windows操作系统授权,Windows平板电脑的制造成本较高,导致其市场售价普遍偏高。一款配置中等的Windows平板价格往往可以购买到配置更优的Android平板或入门级iPad。
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如果主要需求是娱乐、阅读和轻度办公,高价的Windows平板性价比不高。只有特定专业需求的用户才能充分发挥其完整桌面系统的优势,普通消费者往往为用不到的功能支付了额外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