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撰写法学或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时,引用法律条文是不可避免的。然而,由于法律条文本身具有高度规范性和固定表述,直接引用容易在查重系统中被识别为重复内容,影响论文的原创性评价。本文将介绍几种实用的降重方法,帮助作者在保持法律严谨性的同时,有效降低重复率。
1. 改变表述方式(释义)
最直接的方法是将法律条文的核心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和解释,而不是逐字引用。这要求作者准确理解条文含义,并能用学术语言重新组织。
示例:原文“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可改写为:“合同主体需具备法律认可的民事行为能力,这是合同成立的基本前提之一。”
2. 引用核心关键词或短语
避免大段引用,只提取条文中的关键词或关键短语,并结合上下文进行说明。这样既能体现对法律依据的引用,又能减少重复字数。
例如,可写为:“根据《民法典》关于‘公平原则’的规定……”,而非全文引用相关条文。
3. 结合案例或学理分析
将法律条文与具体案例或学术观点结合分析,使引用内容融入论证过程。通过评述、比较或批判性分析,增强原创性。
例如:“《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盗窃罪构成要件,在司法实践中常因‘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产生争议,如……”
4. 使用脚注或尾注
将完整的法律条文置于脚注或尾注中,正文中仅作概括性引用。多数查重系统对注释内容的检测权重较低,可有效降低正文重复率。
5. 引用权威解读或司法解释
引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或权威法学著作中对条文的阐释,替代直接引用法律原文。这些内容更具学术性和分析性。
注意事项
- 确保改写后的内容准确反映原条文含义,避免曲解。
- 即使改写,也需规范标注出处,遵守学术诚信。
- 对于关键性、定义性条文,必要时仍需原文引用,并用引号标明。
- 不同查重系统算法不同,建议提前了解目标期刊或学校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