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高校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检测与学术规范
AIGC(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成的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内容。在学术写作领域,主要指使用如ChatGPT、文心一言、通义千问等大语言模型辅助或生成的文本内容。
近年来,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关注毕业论文中是否存在过度依赖或直接使用AI生成内容的情况。虽然传统查重系统(如知网、维普)主要检测文本重复率,但部分高校已开始引入或测试专门的AIGC检测工具。
重要提示:是否检测AIGC取决于具体高校和院系的规定。建议学生主动查阅所在学校最新的毕业论文撰写规范或咨询指导老师。
一些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已明确要求:若在论文中使用AI工具辅助写作,必须在致谢或方法部分予以说明,且不能将AI生成内容作为核心研究成果或直接作为论文主体。
目前,检测AI生成文本的技术仍在发展中,主要方法包括:
需要注意的是,现有检测工具并非100%准确,可能存在误判。因此,最终判断仍需结合人工评审。
使用AI工具辅助学术研究本身并非违规,关键在于如何使用:
Q:如果论文被检测出AIGC会怎样?
A:后果取决于学校规定,可能包括要求修改、成绩扣分,严重者可能被视为学术不端,影响学位授予。
Q:用AI润色语言会被查出来吗?
A:单纯的语法和语言润色通常风险较低,但如果整篇论文风格高度一致且呈现典型的AI写作特征,可能引起怀疑。
Q:如何降低风险?
A:合理使用AI,确保论文体现个人思考;多进行人工修改和深化;主动与导师沟通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