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撰写学术论文时,引用法律政策是论证观点的重要方式。然而,直接引用或简单复制法律条文容易导致查重率过高。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且符合学术规范的降重方法。
1. 理解核心内容,进行概括性转述
不要逐字复制法律条文,而是先深入理解其核心要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总结。
原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降重后: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各类排污单位有责任采取有效措施,防控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包括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等)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2. 转换表述角度和句式结构
改变原文的叙述方式,如将被动语态改为主动语态,或将长句拆分为短句,或合并多个相关条文进行综合阐述。
原文:国家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取得排污许可证。
降重后:为加强环境监管,我国建立了排污许可制度,要求所有排污单位必须依法申领许可证后方可进行排放活动。
3. 结合具体案例或场景进行阐释
将抽象的法律条文与具体的研究案例或现实情境相结合,通过分析应用来间接引用法律内容。
原文: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
降重后:以某电商平台虚假宣传案为例,商家的行为构成欺诈,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进行惩罚性赔偿,这体现了法律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机制。
4. 使用权威解读或学术评论
引用法学专家、官方解读或学术论文中对法律政策的分析和评论,而非直接引用法条本身。
例如:"正如王教授指出,该政策的实施关键在于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
5. 规范引用格式
对于必须原文引用的关键条款(如定义性条款),务必使用引号并标注规范出处(如:《XX法》第X条),这既符合学术规范,也能避免被认定为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