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SCI论文时,高重复率是许多科研人员面临的常见难题。过高的重复率不仅影响论文的学术评价,还可能导致投稿被拒。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且符合学术规范的方法,帮助您显著降低论文的重复率。
1. 理解重复率来源
首先,需要明确重复率高的原因。常见的来源包括:
- 直接复制文献中的描述或定义
- 方法部分使用了过于通用的实验步骤描述
- 对前人研究的综述部分引用不当
- 过度依赖某些专业术语或固定表达
提示:并非所有重复都是问题。例如,方法学描述中必要的术语或标准流程可能无法避免重复,但查重系统仍会标记。
2. 有效降低重复率的方法
改写与意译(Paraphrasing)
这是最核心的方法。不要简单替换同义词,而应彻底理解原文意思后,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句子结构。
例如,将被动语态改为主动语态,调整句子顺序,使用不同的连接词等。关键是确保改写后的内容准确传达原意。
规范引用与标注
所有引用他人观点、数据或结论的地方,必须明确标注来源。使用标准的引用格式(如APA、MLA或期刊要求的格式)。
直接引用尽量少用,且必须使用引号并标注页码。更多情况下应采用间接引用(即改写后引用)。
增加原创性内容
在文献综述部分,不仅要总结前人工作,更要加入自己的分析、比较和批判性思考。在讨论部分,深入阐述自己研究结果的意义、局限性和未来方向。
原创性内容越多,整体重复率自然越低。
使用查重工具预检
在投稿前,使用可靠的查重工具(如Turnitin、iThenticate等)进行自查。重点关注高重复率段落,针对性修改。
注意:不同查重系统数据库不同,结果可能有差异,建议使用与目标期刊相同的系统或公认的权威工具。
图表与数据呈现
将文字描述转化为图表。例如,将一段描述实验步骤的文字,用流程图表示;将大量数据用表格或图形展示。图表通常不计入文字重复率。
3. 注意事项
- 避免使用“机器降重”软件,可能导致语义不通或学术不端嫌疑。
- 修改后务必检查语言流畅性和逻辑性。
- 最终重复率目标应参考目标期刊的具体要求(通常要求<20%,关键部分如摘要更低)。
重要:降低重复率的根本目的是提升论文的原创性和学术价值,而非仅仅应付查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