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大型语言模型,已经具备了生成连贯、结构化文本的能力。它们可以根据给定的主题、关键词或大纲,快速生成论文的初稿、段落或摘要。
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提供写作思路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提高写作效率。
“降重”通常指降低论文与已有文献的文本相似度(即查重率),以满足学术发表或学位申请的要求。
AI确实可以通过改写句子、替换同义词、调整语序等方式,对现有文本进行“表面降重”。然而,这种操作往往只改变了表达形式,而未改变核心内容和思想。
学术诚信:直接使用AI生成整篇论文或核心内容,再通过AI“降重”,本质上是学术不端行为。这等同于剽窃,只是“剽窃”的对象从他人论文变成了AI生成的内容。
内容质量:AI生成的内容可能包含事实错误、逻辑漏洞或不符合学术规范。过度依赖AI可能导致论文缺乏深度思考和原创性。
查重系统进化:现代查重系统(如Turnitin)已开始检测AI生成内容的特征。单纯依赖AI改写可能无法通过高级别的查重检测。
AI应作为辅助工具,而非替代品:
核心的研究、分析、论证和结论必须由作者独立完成,体现原创思想。
虽然技术上AI可以“写”论文并进行“降重”,但这不意味着应该这样做。真正的学术价值在于原创性研究和独立思考。将AI生成内容通过“降重”手段作为自己的学术成果,违背了学术道德,存在被发现和处罚的风险。
建议将AI视为提高效率的助手,在遵守学术规范的前提下,合理、透明地使用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