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AI生成内容(AIGC)在学术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为维护学术诚信,各高校和科研机构陆续出台了关于论文中使用AIGC的相关规定。本文旨在介绍当前普遍的论文AIGC检测规定,帮助研究者遵守学术规范。
什么是AIGC检测?
AIGC检测是指利用专门的技术手段,识别学术论文中由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这些技术通过分析文本的语言模式、结构特征等,判断内容是否由AI模型(如大型语言模型)生成。
主要检测规定
- 明确声明要求: 若在论文撰写过程中使用了AI工具(如用于文献综述、语言润色、数据分析等),必须在论文中明确说明使用情况,包括使用的工具名称、用途和范围。
- 禁止直接提交AI生成内容: 严禁将AI生成的完整段落或整篇论文直接作为自己的研究成果提交,这被视为学术不端行为。
- 检测阈值: 部分高校规定,论文中AI生成内容的检测比例不得超过一定阈值(如15%-30%),超过则可能被认定为不符合要求。
- 引用规范: 使用AI生成的内容作为参考资料时,应按照学术规范进行引用,不能将其作为原创思想呈现。
注意:不同学校、期刊和学术机构的具体规定可能存在差异,建议在提交论文前仔细查阅所在单位的最新官方文件。
常见检测工具
目前市面上存在多种AIGC检测工具,包括:
- Turnitin(国际常用)
- 知网AIGC检测系统(国内部分高校采用)
- 维普AIGC检测系统
- 万方AI辅助写作检测
如何避免违规?
建议研究者在使用AI工具辅助写作时:
- 将AI作为辅助工具,而非替代品。
- 对AI生成的内容进行深度修改和验证。
- 保持研究的原创性和独立思考。
- 严格遵守所在机构的具体规定。
学术诚信是科研工作的基石。正确理解和遵守AIGC检测规定,有助于维护学术环境的公平与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