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撰写学术论文时,公式是表达数学关系和理论推导的重要工具。然而,公式前后的描述性文字常常成为查重系统的关注点。如何对公式前的文字进行有效降重,既能避免重复率过高,又能准确传达信息,是许多研究者关心的问题。
为什么公式前的文字需要降重?
查重系统不仅检测公式本身(部分系统可识别简单公式),更主要的是检测公式周围的文本描述。如果直接复制他人对公式的解释、推导过程或应用场景说明,很容易被判定为重复内容。
降重的基本原则
- 保持原意不变:降重的目的是避免文字重复,而非改变科学事实。
- 提升表达的专业性:使用更精确、学术化的语言替代口语化或重复的表述。
- 避免过度改写:确保改写后的文字仍然清晰、准确,不会引起歧义。
实用降重方法
- 同义词替换:使用意义相近但不同的词汇。例如,“根据”可替换为“依据”、“基于”;“可以得到”可替换为“可推导出”、“可得出”。
- 句式变换:主动句变被动句,或调整句子结构。例如,“由公式(1)可知…”可改为“从公式(1)可以观察到…”或“公式(1)表明…”。
- 语序调整:改变句子中成分的顺序。例如,“将参数A代入方程”可改为“在方程中代入参数A”。
- 合并或拆分句子:将两个短句合并为一个复合句,或将一个长句合理拆分为两个短句。
- 增加解释性内容: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加入自己的理解或补充说明,使描述更丰富。
提示:不要为了降重而牺牲表达的清晰度。学术写作的首要目标是准确传达信息,降重是手段而非目的。
示例对比
原文: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于此物体上的净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可以表示为以下公式:
降重后: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规律,指出其加速度大小与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自身质量成反比,数学表达式如下:
注意事项
- 避免使用机器翻译式改写,这可能导致语义错误或表达生硬。
- 专业术语一般不宜替换,确保学科规范性。
- 公式编号引用要准确,避免因改写导致指代混乱。
- 最终务必通读检查,确保逻辑连贯、语言通顺。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公式前描述文字的重复率,同时提升论文的整体质量和学术规范性。关键在于理解原文含义,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重新组织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