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撰写学术论文时,查重是不可避免的环节。许多学生为了降低重复率,尝试各种“捷径”,其中就包括在原文中增加或修改一两个字。这种方法真的有效吗?本文将探讨其背后的原理和实际效果。
主流的论文查重系统(如知网、维普、万方等)通常采用连续字符匹配算法。它们会将提交的论文与数据库中的文献进行比对,检测连续重复的字符序列。
例如,系统可能设定“连续13个字符相同即判为重复”。这意味着,仅仅在句子中增加一个字,如果其余部分完全相同,仍然可能被识别为重复内容。
假设原文是:“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如果修改为:“人工智能正在慢慢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虽然增加了“慢慢地”三个字,但其余部分“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仍可能构成连续重复片段,导致查重系统依然标红。
与其依赖小修小补,不如采用以下更可靠的降重策略:
增加一两个字作为降重手段,效果有限且不可靠。真正的学术写作应注重原创性和思想深度。与其花费精力寻找查重漏洞,不如扎实提升写作能力,这才是通过查重和获得学术认可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