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向SCI期刊投稿时,许多研究人员遭遇了因重复率过高而被直接拒稿的情况。这不仅影响研究进度,也打击了科研积极性。本文将探讨重复率过高的常见原因,并提供实用的解决方案。
为什么SCI论文会因重复率被拒?
期刊编辑和审稿人使用查重软件(如Turnitin、iThenticate)检测论文原创性。通常,SCI期刊要求重复率低于15%-20%,部分期刊要求更严格(如10%以下)。重复率超标意味着:
- 可能存在抄袭嫌疑
- 缺乏原创性贡献
- 写作表达不够独立
重复率过高的常见原因
- 直接复制他人文字:未改写地引用文献或网络内容
- 过度引用背景知识:引言部分大量复制教科书或综述内容
- 方法描述雷同:实验方法部分照搬已有论文
- 自我抄袭:重复使用自己已发表论文的段落
- 参考文献格式问题:部分查重系统会将参考文献列表计入重复率
注意:某些专业术语、标准方法描述、公式等不可避免的重复通常不会被严格计算,但大段文字重复则需避免。
降低重复率的有效方法
- 改写与释义: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述他人观点,改变句式结构
- 增加原创分析:在引用后加入自己的解读、比较或批判
- 精简背景介绍:只保留必要背景,避免冗长的文献堆砌
- 使用引文标记:明确标注引用来源,合理使用引号
- 检查图表文字:图表标题、图注也需原创
- 提前自查:投稿前使用正规查重工具预检
被拒稿后的应对建议
如果论文因重复率被拒,不要气馁:
- 仔细阅读拒稿信,确认具体重复率数值和问题部分
- 使用查重报告定位高重复段落
- 逐段修改,重点处理重复率超过30%的内容
- 修改后重新查重,确保达标
- 可考虑转投要求稍宽松的期刊(但需确认其学术声誉)
预防胜于治疗:从写作初期就注重原创表达,养成良好的学术规范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