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撰写SCI论文时,查重是不可避免的环节。专有名词(如疾病名称、化学物质、技术术语等)虽然客观存在,但过度重复使用仍可能被查重系统标记。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且符合学术规范的降重方法。
为什么专有名词也需要降重?
虽然专有名词本身是固定的,但在论文中频繁、密集地出现同一术语,即使正确使用,也可能导致查重率偏高。适当变换表达方式既能降低重复率,也能提升语言的多样性。
专有名词降重的常用方法
1. 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表达
某些专有名词有公认的同义词或替代名称。
- 示例: "myocardial infarction" 可替换为 "heart attack"(在非技术性描述中)
- 注意: 需确保替换词在学术语境中同样准确。
2. 使用缩写(首次出现时定义)
在首次提及完整名称后,使用标准缩写。
- 示例: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之后可使用"PCR"。
- 优点: 简洁且符合学术惯例。
3. 改变句式结构
通过调整句子结构,避免名词连续出现。
- 原句: "The mechanism of Alzheimer's disease is complex. Alzheimer's disease affects memory. Alzheimer's disease has no cure."
- 修改后: "Alzheimer's disease, a complex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 primarily affects memory and currently has no cure."
4. 使用描述性短语
用描述其特征的短语代替直接名称。
- 示例: "the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amyloid plaques"(代替"Alzheimer's disease",在上下文清晰时)
- 注意: 此方法需谨慎使用,避免造成歧义。
5. 被动语态与主动语态转换
改变语态有时能自然减少名词重复。
- 原句(主动): "We used CRISPR-Cas9 to edit the gene. CRISPR-Cas9 is a powerful tool."
- 修改后(被动): "Gene editing was performed using CRISPR-Cas9, a powerful tool."
重要提示: 降重的核心是保持原意和科学准确性。切勿为了降低重复率而使用不准确或模糊的表达。专有名词的修改应以不影响读者理解为前提。
总结
SCI论文中的专有名词降重,关键在于灵活运用缩写、句式变换和适度的同义替换。始终优先考虑术语的准确性和学术规范性,避免过度修改导致语义偏差。合理使用这些技巧,可以在保证科学严谨的同时,有效降低文本重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