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日益频繁,将中文研究成果翻译成英文在国际期刊上发表已成为许多研究者的选择。然而,这一做法可能引发关于重复率和学术诚信的讨论。
重复率通常指通过查重系统检测出的文本与已有文献的相似程度。当一篇中文文章被完整或大量翻译成英文后投稿,即使语言不同,其核心内容、数据和结构可能与原文高度相似。
部分国际查重系统(如Crossref Similarity Check)具备跨语言比对能力,能够识别不同语言版本间的文本相似性。这意味着,即使文章被翻译,系统仍可能将其与已发表的中文原文进行匹配,导致较高的重复率报告。
根据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如COPE指南),将同一研究成果以不同语言在不同期刊上发表,若未明确告知并获得双方期刊许可,可能被视为重复发表(duplicate publication)或自我抄袭(self-plagiarism)。
关键在于是否进行了适当的引用和声明。若在英文论文中明确引用并说明其基于已发表的中文工作,并获得原期刊和目标期刊的同意,这种“二次发表”(secondary publication)在特定条件下是被允许的。
1. 显著修改与扩展: 翻译不应是简单的语言转换。建议对研究进行深化,增加新的数据、分析或讨论,使英文版本在内容上超越原文。
2. 遵循期刊政策: 投稿前仔细阅读目标期刊关于翻译稿件和重复发表的政策,并严格遵守。
3. 透明披露: 在投稿信中清晰说明该工作基于已发表的中文文章,并提供原文信息,主动与编辑沟通。
4. 正确引用: 在英文论文中,将中文原文作为参考文献列出,并在方法或引言部分适当说明。
将中文文章翻译成英文发表本身并非绝对禁止,但必须谨慎处理以避免重复率过高和学术不端的指控。核心原则是确保透明度、获得必要许可,并尽可能提升英文版本的原创性和价值。研究者应优先考虑发表原创性更强的英文研究,或在翻译时进行实质性改进,以符合国际学术标准。